在中国,刚正不阿、清廉爱民的“包青天”形象深入人心。而与包拯同时代,也有“青天”之称的另一位人物,却知之者不多,他就是赵抃。有人说,文艺作品和舞台上的“包大人”,并非仅仅是包拯,其形象原型一半是“黑脸”包拯,另一半是“铁面”赵抃。
婺剧《铁面御史赵抃》剧照 图源:清廉衢州
在杭州,两度出仕这里的苏轼更被人们熟知,而同样两任知州的赵抃却很少走进人们的视线。“世有公像,如月在水。”这是大文豪苏轼的深情“表白”,他还写下碑文以表达对赵抃的敬意。
在杭州,两度出仕这里的苏轼更被人们熟知,而同样两任知州的赵抃却很少走进人们的视线。“世有公像,如月在水。”这是大文豪苏轼的深情“表白”,他还写下碑文以表达对赵抃的敬意。
千百年后,在杭州的午潮山脚下,“铁面御史”赵抃的佳话在这里继续流传下去......
在刚刚结束的赞美夏天艺术联展开幕式上,居住在金色年华的赵抃第二十八代后裔将“廉”文化带到这里;在金色艺苑,与以“莲”开启的文化养老艺术“联”展交相辉映。宋韵文化、家风文化在这里传承......
赵抃经历了北宋中期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。为官40余年,他不蓄资产,俸禄家资多用于济贫扶孤,公而忘私。而每每转任之时,身边只有一琴一鹤相随,苏轼曾在《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》上欣然题诗,赞扬赵抃的清廉:“清献先生无一钱,故应琴鹤是家传”。此后,“一琴一鹤”这个成语成为了为官清廉的比喻。
图:北宋苏轼撰《表忠观碑》(局部)
赵抃子孙以“天水门第,琴鹤家风”为联,时时警醒,代代传承。赵抃第28代后裔,刚刚于今年入住金色年华的赵月英是赵氏家风的继承者,也是添砖加瓦的发扬光大者。在开幕式上,她代表家族向金色年华、金色艺苑赠送书籍《赵抃集》《大宋名臣赵抃》,是传承宋韵文化,也希望将赵氏家族清正廉明的好家风带进金色年华。
赵月英,1931年生于长沙,天津求学,哈尔滨工作,于南京离休。她经历了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新中国建设、改革开放和30多年海外居住生活,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人,更是新中国的建设者。
图:赵月英向我们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
家风以言传身教,代代传承。幼年时期,赵月英跟随父亲、湘军将领赵炽从长沙迁往杭州临安。耳濡目染,爱国、报国的信仰,清正廉明的家风种子早已深埋。
1957年赵月英大学毕业分配到哈尔滨,参加从苏联引进156项国家重工业项目之一哈尔滨汽轮机厂建设,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自动化和汽轮机领域女专家。
图:哈尔滨汽轮机厂建厂伊始
图源:文章《哈汽轮机厂:“第一专业户”刻下的苏联印记》
1977年她调入南京汽轮电机厂,组建和引进当时世界先进的德国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。
“我的父亲赵炽将军参加过淞沪会战,他长眠于杭州,我有一个心愿:那就是要回国,我要在杭州定居养老。”讲起父亲赵炽“上无片瓦,下无寸土”的家风影响,赵月英尤为感慨。
今年1月,93岁的赵月英入住金色年华,开启了“落叶归根”的享老生活。
其实,早在12年前,由一位熟人张玲璎(一期家人)的介绍,她就已与金色年华结缘,对这里的环境、文化氛围尤为满意。在开幕式上,二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依然成为了“前后座”,这份缘分让二老激动不已。
图:活动现场,赵月英与张玲璎激动重逢
今年年初,赵奶奶的儿子方泽陪伴母亲回到杭州,一起生活了半个月的时间。在这段时间里,方泽叔叔把杭州大大小小的养老社区、退休机构考察了一遍,“她指定要回到杭州著名的金色年华定居,回到真正意义上的故乡杭州。”方叔叔坚定地说。
在我们的社工“新入住走访”期间,赵月英悄悄提起了她的“三个心愿”。
第一个心愿,是要落叶归根,在杭州定居养老。
“我第一个心愿已经实现了,金色年华的生活我是真的开心,我觉得我选择这里太好了。”赵奶奶笑意满盈提起目前的生活,赞不绝口,“儿子看我现在的生活非常羡慕,他以后也要回来陪我。”
第二个心愿,是要将清正廉洁的赵氏家风传承下去。
在近期举行的“赞美夏天”艺术联展开幕式上,金色年华特别为赵氏家族举行了“传承宋韵文化,弘扬优良家风”—北宋名臣“赵抃”传记《赵抃集》捐赠仪式。仪式现场,园区长者、领导、媒体记者等纷纷到场。
“谢谢你们,我的第二个心愿也实现了。金色年华‘文化养老’这个主题搞得非常出色,这是任何机构都不具备的。工作人员组织得好,群众积极参与得好!这点非常出色!”赵月英谈及金色年华的生活,总说像是回到了年轻工作时的大集体,“很好,真的很好”。
第三个心愿,是要把身体调理好,为金色年华的集体出点力。
“我要好好把身体调理好,我要让所学有所用。”赵奶奶在部队养成早睡早起、关心政治与新闻的习惯保持至今。
金色年华注重丰富长者的精神世界,高知长者比例超过八成。赵奶奶在入住不久便与同为工程师的二期家人杨玉朋奶奶结识,“我们邻居们很多都是老知识分子,我和杨奶奶非常有共同话题。”
在金色年华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“宝藏长者”,他们都在各自个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,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我们也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舞台与机会,帮助他们书写更加美好的退休生活篇章。
部分史料摘自《赵抃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