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春到绍兴烟雨浓,古桥流水韵未穷。” 从魏晋风雅至宋时鼎盛,踏青游春之风在浙江绵延千年。这个暖阳融融春天,金色年华老友团相约绍兴,循古意觅春踪。
金色年华老友团在兰亭合影
养老是一种“态度”
漫步于兰亭,沿着石板铺就的小路缓缓前行。千年前,王羲之与友人在此挥毫泼墨,以《兰亭集序》书写永和九年的春风;千年后,他们的山水、欢聚之乐穿透时空,也成为老友团春日雅集的一隅。转向安昌古镇,那座横跨小河的拱桥依然古朴,桥面上的岁月痕迹,见证了绍兴的繁盛与文化传承。
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,金色年华老友团一行于春日暖阳下轻松前行,细品古镇深处蕴藏的岁月故事与文化底蕴。在这段旅途中,老友们相近人生阅历的默契,使出游快乐翻倍。每一步的前行,都不仅是对古镇历史的探访,更是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。金色年华,不仅仅是退休生活社区,更象征着经历岁月洗礼后依然充满活力与智慧的精神风貌。
老友团与“曲水流觞”跨越“千年”年的合影
养老“多忙忙”,挺好
“最近忙吗?”“我太忙了!”这样的对白寒暄在年轻人里司空见惯,忙得“闲不下来”仿佛成为年轻一代的常态。他们经常把“等我退休了”挂在嘴边,但是你真的有想过你的退休生活是什么样子么?
瓜渚湖畔一隅,春日就应踏青赏花。
真正的高质量养老,不是静静等待,而是主动参与,忙得有节奏,忙得有意义,忙出生活的色彩。忙,是一种智慧的养老方式。金色年华老友团的成员们,用“忙一忙精神更充实”来定义自己的退休生活。年轻时忙工作、忙家庭,如今终于有时间停下来,学学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,玩玩自己当年想玩没玩过的地方。每一天都充实,才不辜负这难得的“金色年华”。
金色年华老友团的一位长者一直有腿痛的问题,路上随行工作人员也一直在关注他的状态,他说“人上了年纪,这里疼那里痛是难免的,但不能因为害怕这些小毛病,就让生活失去了乐趣。”老友团的长者们虽然年纪渐长,却依然热爱旅行,享受每一个充满阳光的春日。在金色年华,退休不是等待,而是一次全新的生活开篇。
不仅仅是老友团,在金色年华的长者,有人学习新技能,挑战绘画、摄影、短视频创作,焕发第二人生;有人和老友一起旅行,看世界的辽阔。养老不是“等着老”,而是主动规划、积极面对,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无限的可能。
养老是一种“长期主义”
在这个快速更迭的时代,我们习惯了短期见效的思维方式——追求立竿见影的回报,渴望即时可见的成果。但有些事情,需要时间的沉淀与持续的投入,才能真正见证价值。养老,亦是如此。
安昌古镇留念
真正意义上的养老,不是等到老了才开始考虑,而是贯穿一生的长远规划。它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,是一种长线思维的生活方式。健康的身体、充盈的精神世界、稳固的社交群体,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日积月累的耕耘。
许多住在金色年华的长者的生活态度便来源于此,他们拒绝“将就”,而是选择“讲究”——讲究生活质量、讲究精神满足、讲究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连接,这一切都是岁月的积累和智慧的体现。在与长者交谈中他们会提及: “在原来的小区,我是最老的一批人,但是来了这儿,我觉得我很年轻。”无论是50余门兴趣课,还是定期的旅行活动,他们都在享受最美好的“金色年华”,而这一切,正是他们年轻心态的写照。
在金色年华,养老不是“等老”,而是积极参与,充实生活,让每一天都充满无限可能。